Host Organization:
Sponsoring Organization:
Partner Organization:
香港新生代小提琴家🎻陳蒨瑩(Angela)從小展現音樂天賦🎼🎶🎵。
出身音樂世家的她,3歲半開始學琴,5歲進入香港演藝學院,12歲便赴北京中央音樂學院附中深造。
在北京求學期間,她每天苦練8小時琴藝,曾經懷疑人生遠離小提琴4個月,最終確認自己對音樂的熱愛。
憑藉過人天賦與努力,她在多項國際小提琴比賽中獲獎🏆🏅🎖️,每次參賽都懷著代表香港🇭🇰的使命感。
如今已是國際知名音樂家的她,保持高度自律🈲,以冥想和與家人通話減壓。
雖然曾想過攻讀心理學,但音樂已成為她生命中最燦爛的篇章。
從香港到國際舞台,Angela用琴弦演繹了自己的音樂人生。
陳蒨瑩小姐
香港小提琴家
2024年漢諾威阿幸小提琴大賽冠軍
陳文珊女士
香港心理衞生會
在香港醫學界🏥🩺,急診室顧問醫生蔡振興以出色的專業能力和無私奉獻精神廣受尊敬。
他不但日常救死扶傷,更在疫情期間主動前往疫區,協助港人安全返港。
蔡醫生立志從醫的背後,有個傷痛故事:童年時三位兄長相繼離逝,讓他深刻體會生命脆弱與醫療服務的重要,
加上他 15 歲時跟父親到地盤🏗️打工,多次被釘刺傷腳底🩸🩸,其他工人竟用最”原始”的方法——煙絲替他治療!
他因此反思醫療系統可以變得更好🆙↗️,立志行醫👨⚕️。
他曾兩度遭遇健康危機,一次在洗手間暈倒,使他意識到注意自身健康;另一次突然面癱,嚴重影響生活工作,
由此明白到,醫生要醫治的,不單是病人的身體,更是病人的心💓❤️。
面癱期間,他反思人生,決定參加歌唱比賽並奪冠🎤🎵🎶,其後加入醫生樂隊成為主音歌手,藉此減壓之外,還宣揚健康訊息。
此外,蔡醫生更是首批取得調解員🫱🏻🫲🏼資格的醫護人員,因為他覺得,這個世界可以變得更美好。
蔡振興醫生Ludwig
急症室顧問醫生
醫生樂隊主音歌手
李嘉欣博士
臨床心理學家
香港心理衞生會
香港傑出人物葉少康(Nelson)的人生充滿勵志。8個月大時因腦膜炎導致下肢痙攣,但他從未向命運低頭。
8歲接觸騎馬後埋下熱愛的種子,2001年重拾這份熱情,
經過6年刻苦訓練,成為2008年首位代表香港參加殘奧馬術比賽的運動員,
更擔任北京奧運香港區火炬手。
如今他不僅是成功企業家,擔任多家公司行政總裁,更積極推動社會共融。
他創立殘疾運動員培訓基金、擔任香港殘奧會副主席,致力改善無障礙設施,為殘疾人士創造就業機會。
他堅信:「真正的平等,是讓每個人都有追求夢想的權利。」
葉少康用自身經歷證明,身體障礙無法限制人生可能。
他的故事不僅是個人奮鬥史,更是香港特殊群體爭取尊嚴的縮影。
葉少康先生 Nelson
首位傷殘奧運馬術賽香港代表
鄭顥榮先生
香港心理衞生會
香港傳媒界資深人士劉奕旭,從傳統報業到數碼平台,始終堅持「報道事實、守護公義」的初心。
他從記者做起,曾勇敢揭露多宗詐騙案,堅信傳媒人應是社會正義的推動者。
隨著媒體生態轉變,他轉戰數碼營銷領域,協助企業建立「社會責任導向」的品牌策略。
「企業營銷可以美化產品,但不能扭曲事實;
就像新聞可以有立場,但不能背棄真相。」這是他一貫的信念。
他更將多年經驗傳授年輕一代,推動知識共享。
擁有人工智能及數碼媒體碩士學位的他認為,
無論媒介如何變化,「真實性」和「社會責任」永遠是內容創作的基石。
從記者到企業家,他始終以「求真」和「問心」為人生座標。
劉奕旭先生 Cendyman
資深傳媒人、作家
多媒體策略營銷公司創作總監
李嘉欣博士
臨床心理學家
香港心理衞生會
在香港醫學界🩺,林正財醫生是一位備受尊崇的人物🫡🫡🫡。他既是兒科👶🏽👶🏼及社會醫學專科醫生,現任香港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及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主席。
出身貧寒的林醫生,童年時住在元朗泥屋,父親因工傷失去工作能力,全家生計全靠母親一人支撐。初中成績不理想,又因新界仔身份自卑,直至有了信仰,讓他👀看世界的角度再不一樣,心態一百八十度扭轉,行為亦隨之而改變,成績突飛猛進,同學甚至收留他回家住,齊齊瞓碌架床。
成為醫生後,他懷著感恩之心投身公益,長期在靈實協會服務,為基層市民提供醫療援助。他還積極關注社會議題,推動安老服務及學童健康等改革,例如提倡「學生每日運動一小時」。
熱愛運動的林醫生認為,踩單車🚴🏼🚴🏼🚴🏼不僅是保持健康的方式,更是他思考社會問題的途徑。他以專業知識和實際行動回饋社會,充分展現醫者仁心。
林正財醫生
香港行政會議成員
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主席
潘慶泰先生
香港心理衞生會
香港科技界有一位傑出人物——麥騫譽(Mark),被譽為「5G仿生機器人之父」。
他從小受《鐵甲奇俠》啟發,立志用科技守護地球,專攻電子工程和機器人技術。
2017年,他在香港數碼港創立機器人公司,並借助大灣區資源,成功研發中國首台5G仿生機器人,技術領先世界,還作為「一帶一路」科技代表向全球展示。
Mark積極推動深港科創合作,主導青年人才交流計劃,並開發醫療和養老機器人,助力社會創新。
他屢獲殊榮,包括「2024香港十大傑出青年」,堅信人才是科創核心,呼籲香港以制度創新吸引全球資源。
他笑言:「未來家庭成員可能是機器人,甚至是數位親人。」
麥騫譽的故事證明:熱情與創造力能改變世界。正如他所說:「機器人的核心不是金屬,而是人類對未來的想像。」
麥騫譽博士 Mark
5G仿生機器人之父 2024香港十大傑出青年
李遠稠先生
香港心理衞生會
在我地的學習平台上,我們擁有各行各業的優秀講師,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體驗。無論你是對哪個領域感興趣,我們都有合適的講師供你選擇。
我們的講師來自不同專業背景,包括科學、技術、藝術、商業等等。他們是經驗豐富、知識淵博的專業人士,樂於將他們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與學生分享。